- ·取消二建臨時執業證書,全國…【08-22】
- ·住建部財政部奉詔解救建筑業…【04-07】
-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09-22】
- ·2021年我國住房存量報告分析l【09-08】
- ·房建工程中特殊位置防水處理…【08-29】
- ·要聞 | 住建部發文,10省份…【08-03】
- ·建筑結構加固施工混凝土原材…【07-07】
如何鑒別和處理混凝土凍害時間:2020/11/30 16:23:01 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225根據當地多年氣溫資料,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穩定低于5℃時,混凝土工程施工即應進入冬期施工。因此,混凝土的冬期施工期限可定為:根據歷史的氣象資料確定,在秋冬季節,當氣溫連續5d穩定低于5℃的初始日至翌年的春季氣溫連續5d穩定高于5℃的終止日即為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具體日期。但應當注意,初冬或初春季節,有時突然韓流來襲,氣溫突然降到0℃以下,寒流過后,氣溫回升,這種情況往往得不到施工人員的重視,保溫、防風措施較差,混凝土凍害往往更嚴重;炷羶龊梢苑譃橐韵氯N。 (一)冬期混凝土受凍的不同情況 在冬期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當氣溫低于-2℃時,水泥停止水化,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開始結冰,致使混凝土拌合物受凍。在混凝土澆筑后的不同階段,混凝土自身強度發展情況有所不同,受凍后對后期的影響也有很大的差異。新澆筑的混凝土在低溫下受到凍害,按混凝土自身強度狀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受凍情況。 (1)混凝土澆筑到工程結構后馬上受凍 澆筑到工程結構中的混凝土溫度和外界溫度較低時,混凝土拌合物處于飽水狀態,當外界氣溫降至拌合物拌合水結冰溫度時,就會發生結冰,混凝土膨脹產生凍害;炷涟韬衔飪炔康乃兂杀倪^程中,會發生體積膨脹,當氣溫回歸正溫后,冰融化會形成空隙。這種現象在空曠的田野和高層建筑的頂部板面結構以及地坪、路面等更為明顯,由于風比較大降溫快,容易發生結冰受凍;炷涟韬衔镆簯B的水變成固態的冰后將不再參與水泥水化反應,使混凝土凝結硬化速率變緩甚至停止。這種凍害如果處理得當,對混凝土不會產生不利影響,待混凝土內部的冰融化后采取有效的振搗、抹壓、加強養護防止再次受到等施工措施,完全可以避免混凝土質量事故的發生。 (2)混凝土終凝前后受凍 混凝土初凝前后受凍是指在混凝土凝結硬化過程中,混凝土剛剛具有強度尚未達到混凝土抗凍的臨界強度而受到凍害。這個階段受凍是施工單位應當注意和預防的問題,此時受凍會使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能受到較大的影響,甚至是不可逆轉的,甚至造成返工等嚴重工程質量事故。終凝前后受凍影響強度不僅是由于結冰膨脹作用,還由于外界的低溫使得混凝土外層的水結冰擠壓混凝土內部的液態水,使得水分向結冰區移動,會破壞混凝土內部的結構體系,從而極大地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在初冬和初春季節更要采取有效防凍措施防止這種凍害的發生,因為初冬和初春季節晚上溫度低,使混凝土內部自由水結冰,白天溫度高,冰融化成水,到夜里再降溫結冰,反復凍融,對強度的破壞性更大。 (3)混凝土達到其抗凍臨界強度后受凍 當混凝土達到其臨界強度以后,具備一定的抗凍性能,此時受凍對混凝土的最終強度的影響并不大。所以這種受凍情況一般是允許的。 (二)混凝土受凍后的鑒別 (1)觀察混凝土表面 拆模后,觀察混凝土構件表面是否光滑,顏色均勻,結構的邊角是否有冰花、冰紋、螺旋紋、顏色發白、不均勻等現象。受凍的混凝土構件表面一般比較粗糙,反光感較差,混凝土看上去呆滯。有時混凝土板面看上去比較濕,板邊顏色深,有冰紋,說明構件已受凍。路面、地坪和板面結構邊緣結構容易受凍, (2)敲擊表面聲響判斷 拆模后,用鋼筋敲擊混凝土表面,根據發出的聲音判斷是否受凍。受凍的混凝土發出的聲音比較沉悶,“噗、噗”,沒有受凍的混凝土聲音清脆。敲擊時沒有受凍的混凝土表面硬度大,有振手的感覺,受凍的混凝土表面硬度差,這種感覺就不明顯,當然這種感覺也和敲擊的力度有關。用回彈儀檢測混凝土強度時,通過聲音也可以判斷回彈時發出沉悶“噗”的聲音,說明混凝土表面有可能受凍。反之,反跳錘脫鉤時發出“鐺”的一聲,清脆而帶有金屬回音,則可以肯定混凝土未受凍。 (3)鉆芯取樣檢查 受凍的混凝土強度受到損失,強度偏低,取芯機比較容易切入表層,且聲音低無摩擦尖叫聲。而未受凍混凝土,強度較高,會出現刺耳的機械摩擦尖叫聲。受凍的混凝土芯樣斷面明顯的疏松,粗骨料或砂漿脫落,顏色略發白,用肉眼可見骨料坑窩的邊緣和底面有化石似的冰晶體、冰紋、螺旋紋,易碎,與鋼筋幾乎沒有粘結力,混凝土內部有較多大孔隙表示已受凍。 (4)超聲波探測 目前,使用超聲波檢測混凝土質量的技術較為成熟,可以通過超聲波檢測判斷。一般來說,受凍混凝土聲波傳遞速度慢,而未受凍混凝土的聲波傳遞速度快。 (三)對受凍混凝土的處理 混凝土受凍后會極大影響混凝土的最終性能,當受凍后的混凝土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當及時的對這些受凍混凝土進行處理。其處理方式應根據混凝土的受凍的程度、位置、數量等實際情況來分別處理。 (1)表層受凍混凝土 首先將表面受松散,無強度的受凍混凝土徹底清除,再將表面應鑿毛成麻坑或溝槽狀,用清水沖洗干凈,表面不能有積水,在澆筑混凝土。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應在原面層涂抹環氧脂再澆筑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后應立即進行覆蓋保濕,防止收縮產生裂縫。 (2)局部受凍混凝土 采用回彈法或人工鑿、敲擊方法來判斷混凝土實際受凍程度、受凍面積,根據檢測的結果選擇合適的加固措施來加固混凝土。局部受凍多發生在在大體積混凝土或表面系數小的混凝土工程中出現,直接將受凍部分取出,刷素水泥漿后對空缺部分用比原標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進行澆筑,并加強養護。如混凝土凍害造成的缺棱掉角,用1:2或1:2.5的水泥砂漿補齊。 (3)全凍混凝土的處理 混凝土全部受凍一般發生在結構斷面較小的部位,應根據混凝土的最終強度處理。當最終強度小于設計強度的50%時,應當采取拆除措施,重新澆筑。對于最終強度大于設計強度80%的混凝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加固方案進行加固處理。最終強度處于設計強度50%~80%的混凝土,應結合受凍結構的部位、承載力等情況綜合判斷,選擇處理方式。 (4)混凝土澆筑后發生凍害處理 對于使用早強劑或防凍劑的混凝土,由于澆筑后沒有采取保溫措施導致凝結硬化前表面微凍,應加強覆蓋,后期強度不會受到影響。對于梁、柱、板等受力構件,應延長拆模時間,并對受凍的混凝土部位采取覆蓋保溫的養護措施,使其在正溫的情況下繼續完成水化反應。當逐日累計養護溫度達到600℃·d后,測其實體強度以判定質量是否滿足設計強度等級,是否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但當受凍面積較深較大時,須鑿除重新修補。 |